更新时间:2025-09-18 04:03:02
去年第一部上线的时候,我是我们公司第一个给同事们安利这部剧的人,当时的安利的理由是“好看”。现在想想这两个字确实过于太简单,应该说独特,起码在我浅薄的阅片量里近几年的国产剧我找不到一部能够跟家长群对比的剧集。
家长群难得拍出了家长跟孩子之间存在各自独立的“社会空间”。现实生活就是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就是处于一个“小社会”之中,会遇到各种性格不同的同学,可能是调皮捣蛋爱说话的肖家瑞,也可能是聪明懂事儿招老师同学们的糖豆,或者跟果宁一样遇到他的“宿敌”孙嘉彧等等,如何跟同学们相处,如何找到朋友,如何迅速破冰都是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的。剧里孙嘉彧跟孙嘉鑫两个人作为转学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而编剧没有用家长的熟络或者老师的引导来解决这种适应问题,而是像写一个成年人把自己投进一个又一个家长群,物业群,公司.....社会空间场一样,让孩子的问题由孩子们解决,甚至嘉彧跟嘉鑫的爸爸都是孩子们已经上完一天学之后才去拜访新邻居。这真的是在这类题材里看似很小但又很能证明“平视”孩子的一个设计。
另一方面,这剧打破了所有家长以为有家长群就能够百分百了解自家孩子在学校日常的幻想,毕竟哪怕有家长群,也没人知道果宁为了给自己竞选班长拉票广发传单,并开始给同学们“画大饼”;没人知道孙嘉彧跟果宁之间三场酣畅淋漓又带着点“荒诞”的pk;没人知道孩子们额外有个小群,甚至叫反家长联盟,但这些看似“幼稚”的行为如果追根溯源跟成年人发传单吸引人帮自己站台,1v1辩论,还有寻求盟友都是一样的逻辑,只是成年人需要考虑跟筛选的会更多而已。
如果只是一味地“平视”那还不能证明这部剧的独特性,家长群另一个非常妙的点就是依然保留了在家里家长的“权威性”。刘向上一句“我知道你再这样一会儿要经历什么”止住了果宁的吐槽跟在家里随时随地大小嚎,唐晓薇一个眼神就能让糖豆立马回屋写作业......剧中的每个家里无论孩子性格如何,家长冷脸教育孩子那都是好用的,就很中式家庭,可以给一定的自由空间,但不能做得太过火。与此同时,编剧还通过家长们的反思与道歉在说一件事儿,家长的权威性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留下“怕”的印象,而是温柔、稳定但有力量的,就这个尺度的分寸感拿捏得很准。
反正就是这一部对于老粉来说可以放心回坑,尤其是恰好赶上开学,故事开篇家长们手忙脚乱准备各种材料,是真的跟家里神兽前两天一模一样,直接给我拉进剧里。对于新粉来说也可以丝滑入坑,还能顺带get到不一样风格的国产剧,亿些些云养娃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你有鼻通吗?我感冒了
下一篇:爱情呼叫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