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29 04:02:49

一部历史片,让我看着看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最终是伴随着有点沉重的心情看完的。
中国国力日益强大,一直深埋在内心的爱国情怀也是溢于言表。不管是书本上的历史知识也好,还是爱国教育片也好,都在教导我们做人不能忘本,谁曾经对我们的国家造成过伤害,我们都应该始终铭记。还是那句话,与小鬼子的血海深仇,总有大仇得报的那一天,我希望:这一天不会太晚。
《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在几年前看过,当时也是在晚上,与前前任一起看的。一口气看完上部和下部,非常燃。由于时长的关系,我今天看的是合并版。效果并不输给原版。每一次看这部电影,都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民族气节。非常熟悉历史的我,最不愿意跟小伙伴分享的就是那糟糕的近代史,什么丧权辱国的条约,步步退让,沉浸在鸦片里无法自拔的中国人,选择一次次割让领土又赔款的最高统治者。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作呕,让我这个向来因中国而自豪的中国人,都不太想正视那段历史。
伴随着矛盾的心情,我一次又一次的去看《赛德克.巴莱》,这个寓意为“真正的人”的电影,我才知道,我们国家有不堪的过去,但是也不乏真正的英雄。就让我娓娓道来这段通过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吧!
该片根据台湾省抗日英雄莫那鲁道领导的“雾社事件”改编,讲述了1930年,台湾省在日本统治之下,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日本政府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
古有卧薪尝胆,近代有莫那鲁道三十年的忍让屯火柴,当然其目的是屯火柴里的火药。大丈夫能屈能伸,在被带到日本去观光之后,虽然让他一度觉得起义无望,日本有飞机,有大炮,军事力量强大。他们什么都没有,很多行为还像原始人一样,打着赤脚在山里跑来跑去,没有太多规矩,手上的人头多,越勇猛,就越容易被封为首领。你不能直接说他们是爱国的,但是他们深知他们要反抗,土地是自己的,资源是自己的,为何要仰人鼻息?为何要学他人的语言?深知时机还未到时,他会放下尊严,带上儿子和族人,手拎一瓶酒,去给日本人道歉。他并不是谄媚,而是在等一个最好的时机。
很多影迷朋友喜欢把“赛德克.巴莱”翻译成真正的男人,但是并不是这样,因为除了那三百名赛德克巴莱战士不是战死就是自尽,还有他们的家人,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性。也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泪点,就像霸王别姬一样。她们把食物留给了她们的儿子,她们的丈夫,她们的孩子,纷纷选择自缢。悲壮如她们,让我不争气的眼泪流了下来。什么叫气节,这就叫气节。
《赛德克.巴莱》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这句话是电影的核心精神,表达了赛德克族人对殖民压迫的反抗。他们宁愿以生命捍卫尊严,也不愿屈服于所谓“文明”的统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清政府的懦弱无能。
电影里有很多激动人心的时刻,小伙子巴万年龄小,是反抗组织的通讯兵,在还在学日语的年龄,却想像头目莫那鲁道一样做个英雄,他做到了,最后一刻选择跟日军同归于尽。这让我想到《亮剑》里楚云飞的那句经典台词:“军人要有骨气。”
不止是军人,作为中国人就要有中国气节,还是那句老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关于英雄莫那鲁道的后续交代,1934年,莫那鲁道的遗骸被发现后,日本殖民当局残忍的将其曝晒,后运到当时的“台北帝国大学”当作研究标本。1973年,莫那鲁道终于归葬故乡。如今,他长眠在雾社事件纪念公园中,除了雕像和墓碑,人们还为他和牺牲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立起纪念碑和牌坊,“碧血英风”“抗日英雄”的字样分外醒目。
英雄该被铭记。真的好希望电影院再次重映这部电影。这是一部绝对值得去电影院看的电影。不用思考所谓的文化、殖民,隔阂,族群,只需要看见男性应该如何去战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点燃,还是不点燃,这是一个问题
下一篇:此刻,就在此刻
